深国交2025届毕业生、康奈尔大学邓佳韵: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时间:2025-08-11 点击量:4
或许你并不熟悉我,毕竟那些藏在高中四年时光里的细碎日常,本就是属于特定时空的私人电影。但请相信,当我翻开四年的日记,光标划过那些反复涂改的段落,想要分享的并非某个具体的故事或成绩,而是在跌跌撞撞的成长里,像贝壳孕育珍珠般凝结而成的精神印记。
那些在自习室突然照亮心湖的顿悟时刻,那些被眼泪泡软又在朝阳里晒干的思考碎片,才是我想捧到你面前的、藏在时光褶皱里的礼物。
01“只要我足够专注自己,就不会被peer pressure追上!”
从城市绿洲直升深国交的我,像片被季风轻轻托起的叶子,毫无备考的颠簸就滑入了新的生长轨道,所以一直保持着松弛感,单纯靠着不喜欢成绩难看的本能在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节奏,第一个学期连GPA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反而凭着好奇心一头扎进了社团的海洋——五六个社团像不同频段的收音机,在我的课表上织出五彩斑斓的噪点。
那时候我对于目标大学毫无概念,遇见康奈尔的那个午后仿佛带着某种命中注定的戏剧性。当网页跳出 "康奈尔”这三个字,我脑子里跃出的联想是一朵自带香奈儿五号香水味的黄色的花,再听说有"全美大学食堂排名 TOP10" 的标签... 嗯,所以就爱上了,是的,就是这么草率。
G1 Sparkling舞蹈社团舞台照. 感谢摄影把这么好看的图片收录到yearbook里!
我不属于绝对的“学霸”,年级前三那些的跟我没关系,但这并不妨碍我有很多是‘学霸’的好朋友嘛,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一个五人好友群里,除了我的另外四个人都上台领取年级前三奖状,我负责给她们拍照,而合照里她们几个负责摆奖状,我负责摆笑脸。
pov: 传奇段位的队友们和弱小可怜的原皮玩家-我
嗯,或许听起来有些drama且命有点苦,但我本人其实真的没有各位预想中的打击感或自卑感,比起陷入 "为什么不是我" 的自我怀疑,我更享受这种 "各美其美" 的共生状态。分享这个小故事,我只是想表达:自我认同感,并非只能构筑于与他人的比较之上。我逐渐明白,每个人投入精力的领域和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
与其被单一的标准定义价值,我更坚信:“只要我满意我自己,那么无关对比,我就是值得我自己为之骄傲的存在。” 当把坐标系定在自己的心跳频率上,peer pressure 就像远处传来的海潮声,只会让脚下的沙滩更显坚实。这份专注自身成长的笃定,让peer pressure难以真正追上我的步伐。
02脆皮鼠的生存BGM:《I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
如果我的高中生活有主题曲,那应该是Taylor Swift的《I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虽然姐姐和妈妈总夸我很坚强、精神内核强大什么的(嗯,谢谢~),但我觉得自己始终就是只“脆皮鼠”,超绝易碎品:情绪过山车是常态,夸张点说就是“三天一小哭,五天一大崩”。
这首歌精准地描摹了那种状态:即使内心经历着低潮甚至破碎的风暴,该完成的课业、该应对的挑战、该推进的项目,一样不曾落下。在深国交的四年,我学会了带着各种复杂情绪继续前行,在图书馆的夜晚、在赶DDL的清晨、在活动筹备的间隙,将“边流泪边奔跑”内化为一种独特的生存艺术。脆弱的表象之下,是未曾停歇的行动力。
当然,在接受“心碎是主旋律”这个概念的路上我也走了很久。我曾经也很抗拒自己“脆皮”的这一面,因为我觉得哭这件事儿本身就很费时间。直到后来,我逐渐开始享受“you know you’re good when you can do it with a broken heart(你知道你带着心碎坚持下去有多棒)”这种感受了。
我记得G2时有段时间身体状态很差,但比起埋怨现状,我逐渐习惯了“擦完眼泪就开始干活”的模式,“I cry a lot but I am so productive” (眼泪多也不影响我很高效)。在失眠的夜晚也不再责怪自己的敏感,而是利用这份敏感在清晨爬起来画设计图,去破解白天让我抓耳挠腮的数学题。
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敏感从来不是缺陷,而是上帝给脆弱者的补偿机制:它可以成为一种感知世界和创造的动力,我的神经末梢在疼痛里反而开出了更敏锐的感知之花。——就像别人曾对我说的:“敏感是天赋”。
《世说新语》里那句“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此刻读来更觉其重。接受并驾驭自身的特质,包括那些看似脆弱的部分,是更重要的功课。
在深国交这片充满活力、机遇与多元化思想碰撞的沃土中,我日益看清那驱动自己不断向前的核心引擎——内驱力。这里丰富的学术资源、多彩的活动平台,以及身边不断涌现的卓越同窗,都让我愈发确信:真正推动我的,绝非外界的硬性指标或盲目的攀比。
主持TED演讲
感谢深国交这片包容的土壤,让我在试错与反思中成长。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深刻的认知,驾驭好这股力量,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学会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
03我的申请季日记
康奈尔 ED deferred 的那个清晨,网页上的字母像被撒了盐的蜗牛,缓慢地在视网膜上爬行,我大脑宕机读完一大段文字才意识到被defer了...
不过当时因为申请季才刚开始嘛,心态倒是很好,想着:“那很好啊,至少我被常规轮其他大藤录取的机会没被剥夺”。
后来一段时间确实没再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结果,EA和出结果早的学校基本都录了,所以当时还美滋滋觉得这次申请季肯定很顺利~ 结果到了Ivy Day(印象深刻的3月28日)前一天才忽然意识到手中已有的录取通知并非我真正心之所向,而心仪的顶尖学府却接连传来拒信,感觉就像开开心心被很多人追,结果回过头发现我爱上了0个人。
巨大的落差感瞬间袭来,我开始反复质疑自己:“我究竟是哪里不够好?” 一种熟悉的、近乎习惯性的失望感将我吞噬,脑子里的声音在说:“啊,可能竭尽全力也就这样了吧,好吧。”
很感谢当时有个朋友对我说,即便我有很多缺点也没关系,做得不够好也没关系,不管招生官最后的评判是什么,都不会改变我值得夸赞、安慰和奖励的事实。这句话我也想送给你们,不只是在申请季,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也是同理——目光所及是旷野,又怎会被焦虑投射出来的死胡同困住。
在Ivy Day前一晚,在被崩溃的情绪折磨了一整个白天后,我坐在秋千上盯着月亮看了很久,忽然就感觉释怀了。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会坦然接受(take it all),如果有人问我高中四年可以重来的话,哪些地方能够做得更好,我真的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如果竭尽全力了,那就随遇而安吧。反正我相信,命运会带我去属于我的地方 (take me to where I belong)。
第二天早上我刻意没有第一时间去查结果,带着逃避心理地多睡了一个小时才打开电脑看。十年前小小的我曾幻想过无数次被藤校录取,我会是什么反应,但不管哪个版本好像都和那天不一样。
在看到礼花在屏幕飘落的瞬间,我以为我会笑着说“这就是她应得的啊,因为是她,所以她想做的事情都会竭尽全力做到的”,但事实上当时真的是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口憋了很久的气终于被长长地呼了出来。
说到这里,我想把我申请季的一段日记截出来:
申请材料好像最重要的不只是给招生官看,而是给我自己看。写文书和活动列表的时候,我不是在用荣誉装饰我自己,而是开始回忆起那些被自己遗忘的称赞和成就。寻找着想要写的“我的优点”时会感叹:“啊,原来我这么棒啊!”
曾经觉得因为努力了,所以以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甚至理所当然拿到的奖项,现在会感叹:‘原来我一直那么努力的吗?当时我是怎么做到的啊?很辛苦吧?
所以比起一纸录取通知书,一句坚定的“我对于我是我自己这件事感到很骄傲”,似乎承载着更重的分量。高中四年,我也逐渐从“拿一个B我的人生就完蛋了”的惶恐,走向了“人生是旷野,无论进入哪所大学、学习何种专业,我相信自己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的笃定。
(嗯... 这段话因为是offer出来前的日记嘛,所以多少有点强行鼓励自己而夸张情绪和表达的成分在哈... 但心意和感受是真的)
希望这段心路历程,能为刚刚经历完申请季的同窗,或仍在路上的学弟学妹们,带去一丝宽慰和力量。
04最后的小建议:请多多休息
最后,如果让我给高中在读的学弟学妹们一个小建议的话,我其实会很认真地说:请多多休息。我还记得我们A2 PSHE课上班主任问我们:“如果回到G1,想改变什么?”我当时就(夸张地)说“don’t study that hard”。
当然,理智地拆解开这句话的意思,我想表达的是希望自己那时候可以更充分地享受学校的活动和社团,更重要的是——在身体或心理发出疲惫信号时,学会心安理得地按下暂停键,好好休息。
毕业晚会上的我与朋友们
回想起来,我大概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过度在意选择给我带来的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不只是经济上的概念。我会自动换算:“如果我选择吃披萨而不是饭团,多花费的二十五分钟我本可以把我刚刚的错题本看完”。
嗯... 当然啦,这种想法我也是后知后觉是过激的了,每天脑子里下意识只有把自己物化成效率机器的这种习惯甚至可以说是病态的。后来我有意识地改掉这个习惯也归功于我的朋友,他们经常对我说“慢慢来也没关系,因为会一直等我”这样的话。
正是这些话让我开始反思,并逐渐意识到“你必须时刻全力奔跑,站在原地就是在退步”这样从小听到大的教导,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作茧自缚的枷锁。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从来不是帮着外界的压力一起压榨自己,而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充电方式”,充好电再出发。
当然,每个人的充电方式截然不同(比如我有个朋友说发呆就是他的充电方式),但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必要休憩,应当被理解和尊重。
舞蹈也是我个人充电的方法之一。毕业周随机舞蹈活动上的我(*^_^*)
05致谢:我的锚点
啊好吧,最后的最后,还是想写几句话来感谢一直陪伴着我的所有人!这些支持与帮助一直是我所有经历和荣誉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开心的时候还是辛苦的时候,幸运的是我身边都有很珍贵的人在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朋友,家人,老师,或是其他,都是帮助我度过疲倦高中岁月非常重要的人。
我说我要碎了,有人说会把我拼起来;我说我好累好迷茫,有人说我一直都做得很好,会一次又一次在我坠落的时候接住我;我说我好讨厌那样的我自己,有人说“没关系我爱这样的你”。
或许我本身是个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强烈归属感的人,但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这些深刻的羁绊才让我这艘小木舟拥有了锚,得以在风浪中稳健航向。
周老师有话说
深国交本年度最后一场招生考试圆满落幕,恭喜已经获得深国交录取的同学,没录取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可以认真准备明年的考试或是选择其他国际学校。想要了解2026年深国交入学规划及备考,加微国际备考周老师:zhoulaoshi36524即可免费获得深国交全真模测及备考规划,免费获得深国交备考课程安排及费用报价。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经验,旗下有深圳广州珠海东莞等多个校区,每年帮助数百人考入深国交等各大国际学校,深国交录取率超95%连续五年排名广东第一!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中的梦校。